万物“涨涨涨”的当下,如果你觉得油价进入9元时代来得太快,那么新能源汽车疯狂涨价的速度是不是得称之为“飞”了。
就在刚刚过去的3月份,新能源汽车市场出现了2022年的第二波涨价潮,有车企甚至8天内涨了3次价。至此,根据业内人士的不完全统计,进入2022年后,已有近20个企业宣布旗下新能源车涨价,有的品牌单款车型最高涨了3万元。
新能源汽车价格飙升,背后是谁在“作妖”?这波涨价会不会波及到商用车?
原材料上涨是背后主要“凶手”
仔细阅读各车企官宣涨价的消息,就会发现三个字“用不起”!大家无一例外都提及了动力电池原材料上涨、芯片短缺,成本压力等因素。
当然,动力电池占据了新能源整车成本的40%以上,整车涨价首先就跟动力电池价格脱不了干系!有消息称,自2021年下半年至今,宁德时代动力电池已经被爆涨价两次,按一辆新能源汽车的电池成本来算,累计涨幅已达2万元。
事实上,近年来,我国制造动力电池所需的镍、钴、锂等核心材料的产量不足,严重依赖进口,进而导致电池原材料价格成为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掣肘。此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也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原材料上涨导致动力电池企业面临了较大的成本压力,进一步蔓延到整车企业的生产,导致主机厂纷纷上调车辆价格。”
受国际原油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持续出现高启状态。以2021年为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同比增长了近2倍,每卖出8辆汽车就有1辆新能源汽车。
而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累计154.5GWh,同比累计增长142.8%。其中,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累计79.8GWh,占总装车量51.7%,同比累计增长227.4%。
反观碳酸锂的产量,2021年,我国碳酸锂产量为24万吨,同比增长40.4%。就增速而言,磷酸铁锂所需原料碳酸锂产量增速远落后于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增速。
国内产量不足,国外进口同样艰难。受疫情及运输时间影响,海外的锂矿原料难以快速满足国内高涨的产业发展。
资源紧缺之下,势必会引发价格的上涨。目前,国内电池级碳酸锂的平均市场报价最高已超过50万元/吨。而这样的价格是1年之内从5万元/吨涨起来的,年涨幅超过了400%。另外两种电池所需的重要金属材料镍和钴,也从15.5万元/吨涨至26万元/吨,49万元/吨涨至57万元/吨。
除了碳酸锂,车身材料铝、“芯片荒”也成为了新能源汽车价格上涨的重要推手。自疫情以来,我国汽车的“缺芯”状态一直未有缓解,受俄乌战争影响,芯片重要材料氖、钯紧缺,带动全球芯片开始涨价。同时,据安信证券研报,铝成本维持高位,外强内弱。据SMM消息,汽车外板生产难度最高,国内可批量生产的企业仅5家,目前普遍满负荷开工。
新能源商用车会受影响吗?
新能源汽车涨价,并不是乘用车行业的孤立事件。对于成本和终端价格更明显的新能源商用车企业或许也会考虑有所“动作”了。
虽然,新能源商用车的成长速度不及乘用车,但是却有着强大的市场潜力,正在成为助力我国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力量。在近日举行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与会专家预判,2022年我国商用车销量整体将下降10%以上,但新能源商用车销量将会出现超过50%以上的增幅,总销量预计将超过30万辆。
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司长蔡团结也在大会上提到,“十四五”期间将进一步明确新能源汽车新的推广目标,到2025年底,全国城市公交、出租汽车、物流配送领域新能源汽车占比将分别达72%、35%和20%。
换句话说,新能源商用车的蓝海效应已经非常明显,而且将成为动力电池市场的重要增量。即使是,新能源商用车目前可采用充电、换电两种模式,但就实际运行而言,仍需要面对强制淘汰时效的问题;对于动力电池的需求只会增加,不会减退。
不过,相比于整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原材料行业的产能建设是相对滞后的。据专家介绍,动力电池扩产的周期需要6-8个月,原材料一般要一年半的时间,而锂矿等矿业产能增加则需要两年半到三年的时间。
这也就是说,未来一段时间内,新能源商用车需求增长,将会加剧上游的电池原材料供不应求的问题,进而可能会倒逼商用车制造企业迈入“涨价大军”。
与电池一样面对相同难题的还有芯片。近几年,芯片已经成为了汽车业的“卡脖子”问题。智能化城市公交、自动驾驶港口卡车……当新能源商用车市场开始井喷式增长,智能化出行解决方案不断创新升级,整车生产中对高算法芯片的需求量将不断扩大,“芯片荒”会势必会加剧,从而引发价格大战。
此外,2022年为新能源补贴退坡的最后一年。在《关于2022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中提到,在满足技术要求的基础上,城市公交,物流配送车辆的补贴将在2021年基础上退坡20%,这部分补贴款项的缺失将给整车厂造成压力。
要知道,商用车为非卖方市场,面对上游原材料涨价和补贴退坡的多重夹击,车企或会选择把成本传递到消费终端。
涨价是必然,未来怎么办?
新车涨价,并不是完全能够被车企所左右。在全球化的竞争中,原材料、芯片等国际因素的波动刺激是谁都逃不掉的。
如何面对这波涨价潮?
一方面,需要认识到,从目前来看,由于原材料的短缺,动力电池和芯片的成本上涨在短期内得不到缓解。整车企业、动力电池企业缓解成本压力的能力,取决于自身与产业链各环节合作伙伴的协作以及议价能力。例如,在动力电池市场,有企业今年已经开始涉足锂矿开采,还有企业开始涉足新的业务,研发新一代电池。
另外,电池业务回收,也正在被诸多企业盯紧。据工信部发布的《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显示,截至2021年底,已有27家企业符合我国动力电池回收标准。
另一方面,原材料短缺短期内难以应对市场供需,新能源商用车恐难逃这波“涨价大潮”,涨价在即。无论是采购者还是整车制造企业,只需以平衡的心态看待,相信在国家的调控下,市场价格势必会保持在一个稳定的状态。
同时,对新能源商用车使用者来说,如今考虑的已经不止是购车成本,还包括全生命周期的使用成本、车辆寿命期内的能耗、动力系统维保费等。
面对未来可能产生的采购成本压力,无论是新能源商用车采购方,还是新能源商用车的制造方,在生产和购买产品的时候,都应该更加关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使用,比如产品的轻量化技术是否能够实现运营效率的提升等。
据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预计,2025年,整车制造与原材料供应将恢复完全的供需平衡。我们理应相信,随着国家与车企的努力,以及消费者接受度的提升,新能源汽车依旧一片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