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陪朋友去买车,因为疫情原因咱这小半年没来过了,到地儿一看多了不少新车型。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啊!几个大品牌都悄悄上了大吨大载车,销售人员再三保证能上蓝牌,这是要搞哪样?
就拿我看到这个轻卡来说,说是新品,外观咱确实没见过,挺新,可这内饰让我震惊了。
这内饰,说实话我有点受不了,样子老就不说,材料一看就是便宜货,用手一摸,到处都是硬邦邦的。虽然这车是针对中低端市场的吧,但是这用料属实有点应付,说它是十年前的设计估计都不为过,比较失望。
销售员告诉我,这车底盘自重3.7吨,用的是216的大架子,8.25R16的轮胎(已经是轻卡上允许装配的最大尺寸的轮胎)我觉着它就是奔着大吨大载来的。
后来我又在市场里转了一圈,发现今年出的好多新车都明显上了重载的零件。
销售员就更令我意想不到了,他居然直接跟我说:“这车的最大好处是,我们可以帮你上蓝牌,实际上能达到黄牌的标载”,而且他还说了句话让我更震惊:“这车拉15吨没问题!”
你说说,掰着指头数数,521高炮也不过才刚落下一年。在去年5月21日,被央视《焦点访谈》点名轻卡“大吨小标”后,许多车企不得不投入更多的经费和人力,去研发轻量化的标载车辆。
但有一句话说的好,“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山高皇帝远,有些地方口号喊得响,说要彻底治理“大吨小标”。可实际上,私下里给钱就上能蓝牌,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你说究竟是市场需求呢?是车企打擦边球呢?还是卡友们自愿的呢?
我个人看来啊,还是市场有足够的需求,造车的企业去满足车友的需要,但是最终因为蓝牌抢黄牌的货已经屡见不鲜了,拉同样的货物,因为车牌不同,这台车的运营成本就差出好多,国家这个蓝牌政策是该变一变了。
要么你就实打实地严抓,全国各地搞成一致,安全嘛,大家一起安全;要么你就放开一些,蓝牌能拉的吨位再扩大范围,因为你也看到了,一样的车上不一样的牌,被允许拉的重量就差好大,但是实际操作起来,具体是怎么做的,已经完全变了味儿。蓝牌车不让黄牌车活,车企现在已经明目张胆地制造“可以上蓝牌的黄牌车”了。
真心希望国家相关部门可以重视,科学地解决这个矛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