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新车60秒 60秒懂卡车 葱哥咔咔说 企业新闻 硬核视频测评 客车关注 趣味短视频 试驾评测 行业热点 车市解读
精彩视频
专栏 行业热点 侠客勇的武林 车市解读 客车关注 互动问答 葱哥咔咔说 趣味短视频 试驾评测 车主人生 现场直播 60秒懂卡车 葱哥专访 硬核视频测评 纪录片 新车60秒 新车72变 企业新闻 了不起的卡姐
洋葱专栏
列车长图站 侠客勇的武林
首页 > 企业新闻 > 详情

与用户同行:长城重卡Hi4-G的共创之路

04-03 19:35 作者: 来源: 编辑:李文华

在3月26日长城重卡Hi4-G技术发布会上,当徐州市驿卡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老板范前进展示出19.9L/百公里的实测油耗时,他一定会清晰记得一年前那场大雨中的首测——当第一台Hi4-G混动重卡完成首次运输任务时,仪表上跳出的31L/百公里油耗数据曾让他深深失望。这场看似"失败"的测试,恰恰成了长城重卡Hi4-G逆袭的起点。

迷茫中启航:高端重卡的探索之路

几年前,长城商用车CTO孙玉接手重卡项目。她带领团队走访保定南二环的重卡 4S 店和各大物流园,调研结果令人沮丧。国产重卡品牌众多,但同质化严重,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长城进军重卡领域似乎意义不大。

然而,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的一句话让团队重新燃起希望:“进口重卡是什么样的?你们看过最高端的重卡么?” 于是,孙玉又带着团队奔赴天津港,深入研究各种进口重卡。在仔细观察和对比后,他们发现了高端重卡市场的潜力,决心打造中国自己的高端重卡。为了更好地学习和借鉴,团队还专门购买了一台斯堪尼亚 V8 进行研究。

初遇用户:需求与技术的碰撞

随着长城重卡对标进口品牌打造高端重卡的轮廓逐渐清晰,一个关键问题摆在团队面前:自己调研的产品是否真是用户需要的产品?带着这个疑问,团队走出办公室,去倾听用户最真实的声音。“我们很幸运,很快就认识了老范,他给我们很大的帮助。”孙玉口中的“老范”是徐州驿卡的范前进范总,一位较真的物流人。

范前进使用过传统油车和天然气车,发现都不够省,物流行业挣钱困难,他觉得混动是个不错的技术方向,于是开始接触混动重卡。但试过几个品牌后,都没有达到理想的省油效果,而且他提出的建议也无人回应,这让他有些失望。

2023年前,范前进听说长城重卡准备做混动重卡,便主动找上门来。当时样车还没做出来,技术人员向他讲解了国内外各种混动技术路线,强调了混动专用智能变速箱的重要性。老范觉得这次应该能实现他想要的油耗所以决定等车出来再看看。

艰难起步:从挫折到坚持

第一台样车出来后,老范接车当晚就装货出发,带上工程师连夜冒着大雨亲自从临沂开往上海。路上遇到车窗起雾的问题,反应后很快得到解决。到达目的地一算油耗,31L / 百公里。和车队的传统柴油车相比并不省油,但长城商用车团队的态度让老范觉得这种合作还可以坚持下去。

刚开始沟通时,老范和工程师存在很大的沟通障碍。老范只强调要省油,但具体怎么省说不清楚;工程师则使用专业术语,双方难以理解。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团队专门找了一个懂市场用户的同事来做翻译。于是用户需求和工程师的一道沟通桥梁初步架了起来。

面对不理想的油耗,研发团队开始对车辆控制逻辑和数据进行优化。改完数据后再次测试,油耗开始下降。老范后面又提出修改建议,改完后第二趟油耗到了28 L / 百公里,第三趟油耗开始降到了26L / 百公里。这次让大家都有了信心。

深度共创:在磨合中突破

这段时间,孙玉和老范虽然有翻译,但还是会经常吵架,两个做事认真的人给对方都带来了极大的压力。有时候孙玉会感到崩溃:“你别逼我了,都要给我逼疯了。” 老范则也很崩溃:“我没逼你,我就告诉你该怎么弄,你怎么不听呢?”

吵归吵,厂家与用户的沟通并未中断,双方都感受到了对方对全新重卡的重视。

为提高效率,孙玉将策略标定团队分成三个小组,分工协作,没日没夜地工作;所有研发测试人员都住在邢台工厂宿舍,条件虽然艰苦,但大家都坚持了下来。老范则显得比长城重卡的员工更重视,从徐州到邢台的这段路,老范两年间跑了无数个往返。有一次,晚上八点数据优化出来,孙玉告诉老范后天来邢台测试,但他却连夜从徐州开车出发,第二天一早八点就出现在公司。

为了尽快拿到优化的数据,老范多次晚上在办公室一楼的接待小屋等着。晚上十点、十一点数据调试好,他马上开车带着研发人员上高速试车,而且每次都是亲自驾驶,不敢让司机开,怕影响车辆的数据调试。

在这种没日没夜的沟通测试下,车辆的油耗一点点下降,最终突破了低于 20L / 百公里的目标。当 19.9L / 百公里的油耗数据出现时,大家都非常激动,之前的付出都得到了回报。

团队协作:在冲突中前行

除了与用户沟通交流,孙玉与公司各个研发部门的交流也充满了波折和冲突。2023年,为保证一个主要参数的输出,她与负责全球首款重卡8挡智能混动变速器开发的唐子威博士交流了六个小时,最终说服唐博士修改设计并重新标定变速器。

负责全球首款重卡九合一动力域控制器研发的熊建博士回忆,有次傍晚大家都下班了,他接到孙玉调试数据的需求,又把大家召集回来加班,弄到晚上十点多,数据调试好十一点就发给用户测试。混动车型的核心控制策略这块,类似的反复调整测试每天都在上演。

一位负责底盘调教的工程师说,在底盘调教优化过程中,经受了国内司机、进口车用户、德国专家的轮番 “泼冷水”。每次觉得自己做得足够好,试完又会面临一堆问题,最终悬架历经多轮调整,才得到出色表现。

当长城重卡Hi-G重卡发布后,唐博士回忆起研发过程时,感叹道:“当时我真被折腾得苦不堪言,不过现在看,这是值得的。正因为大家的坚持,我们才能开发出一款世界级的产品。”

结尾:

从质疑到信任,从冲突到协作,长城重卡 Hi4 - G 的共创之路,是用户与技术的双向奔赴。这场始于 “怀疑” 的旅程,最终让所有人明白:用户,才是产品最好的设计师。而长城重卡Hi4-G在开发过程中还有100多位像老范这样的来自一线用户的共创工程师。

当老范在技术发布会上开着拖头现身时,这场始于 "省油" 的合作,早已升华为对物流人价值的深刻理解。研发团队熟知用户家庭情况,老范能准确叫出每个工程师的名字。正如团队所言:"我们懂车,但用户更懂路。"19.9L /百公里的油耗数据背后,是长城重卡以创新之姿扛起中国超级重卡崛起大旗的生动注脚。